在秦汉体制下,明主治吏不治民(《韩非子·外储说下》),律令等成文法细密周详地列出各种罪类及逐一对应的刑罚,主要不是为普通民众提供规则指引和权利保护,而是给官僚的执法规则,以限制其裁量权。
(61)同前注⑦,习近平书,第265页。(68)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60页。
作为近代中国政治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历史事件,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第一次创建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行《临时约法》,根据近代西方三权分立的原则,建立了以责任内阁制为特点的中华民国政治制度,由此确立了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系统。然而,这一进程在不同的国度具有不同的历史特点,也由此形成不同样式的法治现代化道路。(49)同前注②,习近平书,第16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拓展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战略全局,深刻认识推进国家制度与法律制度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对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设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着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全面展示了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巨大实践伟力,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的最大优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能力,纳入推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中,提出了新时代加强法律制度建设的具体任务。(一)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是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产物 文明社会法律发展的历史进程,交织着诸多矛盾冲突运动,从而引起国家法律生活领域的某些部分改变,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催生着法律革命的形成与发展。按照从普遍到特殊、从整体到部分、从宏观到微观的标准,法治战略地位论可划分为关于法治在良政善治中的战略地位、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战略地位、关于法治在治国理政各领域中的战略地位等三个板块。
第二,依规治党深入党心,依法治国才能深入民心。越是强调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质量。[3](P33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制度问题和国家制度建设,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一是解决重人治、轻法治现象。
其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优势。[4]首先,制度成就是最大的成就。
[7]其二,依法执政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二是科学指明了全面依法治国对社会历史变迁的深远影响。中国共产党既要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又要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只有把互联网治理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加快推进网络空间秩序化、法治化,才能营造一个正能量充沛的网络空间。
习近平指出:经验和教训使我们党深刻认识到,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加快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事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指出,法治是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重要基石,[2](P120)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2](P5)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阐述了涉外法治在对外开放和全球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引领推动了我国涉外法治工作。
[8]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并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上升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法治体系建设的主体内容就是制度建设,主要目标就是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2](P131)二是推进依法治官、依法治权。概言之,全面依法治国的显著优势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坚持党的领导的优势。
依规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治党的基本方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上,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对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有更高的期待。这主要是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即从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的做法向依法行政的根本性转变,从单纯靠习惯和经验开展工作的方式向依靠法规和制度开展工作的根本性转变,从突击式、运动式抓工作的方式向按条令条例办事的根本性转变,在全军形成党委依法决策、机关依法指导、部队依法行动、官兵依法履职的良好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由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等5个子体系构成。[8] 第九,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有的‘一个将军一个令,搞土政策、土规定。
从中外历史看,法制(法治)健全与否对国家治乱兴衰具有重要影响。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
[1](P12)其二,法律是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的准绳。首先,法治体系包含着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要素。
我国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成为‘诉讼大国。一是科学指明了全面依法治国对国家治理变革的深远影响。
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强化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观念,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的能力,才能不负党和人民之托掌好权、治好国。全球治理体系正处于调整变革的关键时期,中国是全球治理变革进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中外法学家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回答。[2](P120-121)其二,宪法和基本法共同构成特别行政区宪制基础。
习近平指出,和谐社会应该是法治社会。[10]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习近平提出的十一个坚持之一,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
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其一,完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体系。
习近平指出: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2](P10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也必然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历史变迁。
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习近平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2](P227)九个字,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科学、精准、简洁的答案,有助于更好发挥法治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2](P132)三是转变治军方式。没有谁愿意生活在充斥着谩骂、诈骗、色情、暴力、恐怖等负面元素的网络世界。
法治意识、契约精神、守约观念是现代经济活动的重要意识规范,也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的重要要求。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这就是法治。
自古以来,很多政治家、思想家都重视法律在治国中的重要地位,作出了各种各样的概括。内容提要:法治战略地位论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关 键 词:习近平法治思想 全面依法治国 国家治理现代化 法治战略地位 从法治思想发展史上看,每一种经典的法治理论都绕不过法治地位论问题,即在众多治国方式中,为什么要选择法治?法治有什么作用?法治战略地位论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在对外斗争中,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占领法治制高点,敢于向破坏者、搅局者说不。
© 1996 - 2019 福不盈眦网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
地址:马鞍镇